首页>>基础建设>>市政建设>>
增强城市韧性 完善综合功能
- 时间:2023-10-25 09:36
- 来源:中国建设报
——多地加快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走笔
□ 谢展文
近期,多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从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到停车管理、垃圾处理等领域的传统市政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实施一揽子项目加快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综合功能,让城市更安全、更智慧、更绿色。
提升城市风险防控能级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在全国展开,安徽、广东、四川等地建成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从深埋地下的管网、到矗立空中的桥梁,每一处城市数据清晰可见,及时感知异常、评估风险。除此之外,一些城市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促进整个城市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
近日,安徽省明光市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调试完成并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覆盖燃气、桥梁、供水等重点领域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明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光市把城市生命线项目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普查工作相结合,建立了覆盖地上地下的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已建设安装供水流量计压力计监测点位28处、漏失在线监测点位60处、智慧消防栓监测点位79处、燃气泄漏监测点位1301处、桥梁在线实时视频监测点位1处,实现了对重点桥梁、重点区域地下管线的在线监测和预测预警。
河南省则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上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重点聚焦“三高”(高风险、高敏感、高后果)区域,开展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评估,布设物联感知设施设备,形成城市燃气、排水、桥梁等领域监测感知“一张网”,逐步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数据的自动采集、动态监测、风险识别和全面感知。
此外,电梯风险感知、高空抛物预警……这样的智慧终端“神经元”正加快在部分城市延伸。
今年,安徽省合肥市实施“为民优服务”行动,在持续监测全市137座桥梁、7316公里管线的基础上,完善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功能,实现燃气、供水、排水、热力等领域重要管线高风险区域监测全覆盖,拓展电梯、消防、建筑等新场景应用,全面提升城市风险防控能级,精准感知、分析、推送、处置风险隐患。
上海则统筹推进市政和交通设施上的智能感知设备建设与应用,推动全市建设物联感知神经元节点数量累计超2000万个。同时,将地磁感应、红外感应、独立烟感等感知设备研究纳入新建小区配套设施范围,对存量小区进行查漏补缺,实现高空抛物、消防通道占用等安全风险自动预警与及时处置。
推动传统设施智能改造
除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一些城市积极推进市政公用设施的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停车管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质升级,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天津市在“十四五”期间将不断完善智能停车设施,推进市、区两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整合路内、路外公共停车资源,建立一体化智慧停车体系。加强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建设智能供水、智能用电、智能供气监控、智慧化节能控制、智能充电桩系统,扩大智能感知设施和技术应用领域。
河南省郑州市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推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智能升级,鼓励建设城镇废弃物收集、贮存、交接、运输、处置全过程智能化处理体系。计划建设一批智慧环保典型应用场景,完善重点乡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实现自动监测动态全覆盖,到2025年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置设施、重点排污单位及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单位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动态全覆盖。
福建省厦门市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建设市级统一物联感知管理平台,支持面向城市治理、面向产业的多场景物联应用发展。推进市政设施、三水一气公共设施及地下管线等智能化物联感知终端部署,计划到2025年年底,完成市级智慧照明系统建设工作,推动各新城片区建设以智慧多功能杆为载体的城市市政物联感知体系。
加大要素保障 优化发展环境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是当前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方面之一。如何有效打通资金堵点、优化资金结构、调动多方资本的参与积极性,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多地纷纷实施项目带动,加大要素保障,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服务。
上海、厦门等地扩大示范应用,引导市场投入,为新技术、新应用优化发展环境。上海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相关金融机构实施新基建优惠利率信贷专项,将市级资金贴息项目最低总投资调整为5000万元,研究制定本市新型基础设施相关鼓励支持目录,引导各类创投基金和产业基金投入。厦门市综合运用各级政府预算内投资资金、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企业债券、REITs等方式,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建立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开放制度,编制发布应用场景建设需求清单,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提供测试孵化、创新应用的良好环境。
在其他保障措施方面,河南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推动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将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人才引进纳入省各类人才引进计划,落实人才服务保障相关政策。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