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基础建设>>人物>>

一位退伍军人的追求

  ——记广东省揭西县钱坑镇埔龙美管区工艺美术师林雪武

  “我不是为了挣钱多少,而是为了继承祖业,追求艺术,让祖辈的工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这是林雪武告诉笔者的话。

  林雪武1955年6月出生在木雕工艺家族,其祖父林长兄弟5人,人人学艺,木雕工艺在潮汕地区享有盛名。其父林应足、叔叔林加瑞、林加英、林应兴、林加论、林应政兄弟6人,继承祖业学艺。父亲林应足从12岁起随父从师学习“雕花牙”,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潮汕各地的姓氐、宗亲、祖庙木雕的设计、制作。传教学徒500多名,儿孙己传至第四代。

  林雪武的父亲1922年出生,2002年去逝。学艺从艺60多年,工艺精湛,被人们称为“潮汕一雕。”1959年他调入揭阳工艺美术厂被聘任漆木雕的设计和培徒工作,他设计的产品多次被选送东南亚各国及法国展出。1960年被调往广州美术学院任雕塑系助教,专门传授木雕技术。1961年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裝饰。多次出席省、(地)市、县艺人设计座谈会,传授经验。1962年被汕头(专暑)市授予艺人称号,1978年被广东省批准晋升为工艺美术师。

  业精于勤,功在于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实践,他的父亲擅长以历史为题材的木雕设计、制作。飞禽走兽、水产动物、花鸟树木的精雕细刻的产品多次获奖。1957年创作的木雕《九军智取揭阳城》获广东省一等奖、1978年创作的大园雕《闹花河》获广东省优秀奖、1979年创作的立体雕《井边会》获汕头(地区)市一等奖。

  继承祖业是子孙后代的责任。林雪武兄弟5人,其兄林雪田、林雪群、林贵邜、其弟林五弟,他排行第四,兄弟5人从小随父学艺。1976年3月,林雪武应征入伍,在铁道兵部队一师四团、营建团十七连服役,任过战士、班长、副排长。入伍时他把木雕工具带到部队,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练习木雕,1980年退伍返乡他从事木雕工艺,与兄弟5人合办木雕工艺厂,在其父的指导下,该厂不断创新发展,产品畅销潮汕地区。

  木雕是一个学问,更是一种艺术,需要有耐心,耐得寂寞,甘愿清贫。80年代广东正处在改革开放时期,有人劝林雪武,当过几年兵,出去闯闯,搞经商,做生意,办公司,总与搞木雕强。他却说:“木雕是祖辈传下来的工艺,在我这一代不能失传,要继承下去,挣钱多少无所谓。” 林雪武经过铁道兵部队的培养锻炼,深刻领会传承发展木雕艺术的意义。他矢志不渝,励志木雕。退伍30多年来一直坚持与木雕为伴,勤学苦练,精心设计,耐心制作,精雕细刻,与兄弟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先后设计制作了揭阳《孔子庙》、《双忠庙》、木雕群:普宁洪阳《方氐奉先堂》、白沙陇《王爷宫》、《伯公宫》、惠来葵潭《古庙》、《龙虾蟹篮 》等产品,均受到当地和各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评。

  有追求才有收获。2012年林雪武通过了广东省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获得工艺美术师称号,他已花甲之年,仍志存高远,决心继承发展,开拓创新,传教子孙,让木雕工艺代代相传。

  (中铁十-局二公司湄渝项目部林赤喜)

 

(责任编辑:崔凤娇)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