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础建设>>公路铁路>>
穿越巅峰筑天路 危地险关化坦途
- 时间:2015-05-08 11:31
- 来源:建设行业信息网
——中铁一局四公司雀儿山隧道项目小记
雀儿山垭口海拔5050米,让无数梦想领略川藏风光的游客望而生畏。
现在翻越雀儿山,动辄需要2、3个小时,隧道建成后,10分钟即可安全顺利抵达。

15、德格县文工团到雀儿山项目慰问演出。(贺志杰摄)

16、乐观向上一局人。(贺志杰摄)
【建设行业信息网 报道】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打破了美国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进不了拉萨”的断言,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一曲《天路》被人们广为传唱。而如今,与青藏铁路交相辉映的“新天路”——国道317(川藏公路北线)改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其中,位于“川藏第一险”,迄今世界最高海拔超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雀儿山隧道,位于甘孜至德格岗托之间,主洞全长7079米,设计高程4240米至4380米,是翻越雀儿山的关键性工程。与隧道并行的,另设有一条平导洞,长7108米,可容纳一辆消防车通行,作为逃生和救援通道。因雀儿山隧道处于甘孜—玉树地震断裂带,最大涌水量2.7万立方米/天,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尤其在冬季,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50%,高寒缺氧、通风供氧、抗防冻等问题以及种种不确定因素造成诸多施工难题。中铁一局承建雀儿山隧道出口段约3.6公里施工任务,计划工期54个月,2012年9月1日开工。
作为它的建设者——中铁一局四公司广大参建员工,他们远离故土,背井离乡,从天南海北相约而至,在海拔4300米的雀儿山脚下安营扎寨,终日与雪山为伴、江河为伍,日夜与高寒、缺氧、大风、低压和各类高原反应抗争。建点初期,他们住帐篷、喝雪水、吃泡面,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坚强意志和“上得去、站得稳、打得赢”的信心与勇气扎根高原,担负起了贯通雀儿山隧道、造福川藏沿线人民、保护建设大军生命安全的神圣使命。
雀儿山素有“车过雀儿山,如闯鬼门关”之说。因为这道著名的危地险关,是西藏昌都地区8县1区及川西北广大地区与内地联系的必经之道。在雀儿山隧道建设中,恶劣的自然环境时刻都在考验着建设者,即使是一次普通的感冒,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危及生命。为了保障参建员工的健康,中铁一局四公司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该项目的通风供氧和员工职业保护,斥资270多万元在隧道口建起了制氧站、吸氧室,配置了高压氧舱、移动吸氧站、专用医疗救护车和医务室,仅药品储备就有800多种。新鲜的氧气顺管道源源不断的通往了隧道掌子面、办公区和员工宿舍,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能,为隧道顺利建设系上了“安全带”,实现了零死亡、零伤残、零高原病后遗症的目标。
自雀儿山隧道的“攻坚战”打响以来,中铁一局雀儿山隧道的参建将士们,牢固树立“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和“上得来、站得稳、打得赢”的坚强信念,发扬“坚守高原、挑战极限、穿越巅峰、拼搏争先”的雀儿山精神,在“新天路”上续写传奇,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他们在保护环境、保障安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一路高歌猛进,仅2014年连破4个重大节点。3月9日平导掘进突破千米大关; 4月2日正洞掘进突破千米; 9月17日平导掘进突破2000米;11月19日正洞掘进突破2000米。截止目前,雀儿山隧道出口段平导洞累计掘进2540米,正洞累计掘进2370米,向社会各界充分证明了中国中铁一局的超凡实力和一局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奉献精神。
四月中旬,本应是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季节。但雀儿山上仍然是漫天大雪,空气稀薄,人迹罕至。当笔者走进中铁一局雀儿山隧道出口段施工现场时,马达轰鸣,风枪怒吼,大型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正奋战在工地上清积雪、钻岩体、装模板、焊钢筋……好一派繁忙有序、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短暂的停留,强烈的紫外线在大家的脸上都留下了两块淡淡的“高原红”,但留在我们心里的,是一局人扎根高原、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还有他们在“新天路”上,日夜演绎着的感动与波澜壮阔。
奋战在雀儿山隧道一线的员工太伟大了,他们都知道,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工作是对健康和战斗力的头号杀手,在他们中间,大多数员工已坚守了近三年,有几位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再坚持下去,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们很多人的身体健康指标已经亮起了红灯,支撑他们继续坚守的唯一理由,就是对企业那种无私奉献的雀儿山精神,还有他们在十八军“筑路英雄”张福林墓碑前的铮铮诺言。
高原缺氧让参建员工身体的各项指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问题,而在记者多次的采访中,每一位员工回答提问都十分坚定而果敢,他们都说:干世界第一的公路隧道一生无悔,只要身体能够坚持,就会坚守到雀儿山隧道贯通的那一天。他们铿锵有力的誓言被寒风吹向雪天相连的雀儿山巅,也感动了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们。
工人日报记者李元程在采访雀儿山项目部的文章中写道:“越是困难的地方,大家越团结,越能激发团队的奋斗精神。这一点特别打动人。”
《人民日报》摄影部副主任雷声在采访中,用“感动、震憾、惊叹”六个字表达了对雀儿山隧道建设者的敬重。
年逾66岁高龄的《当代中国》画报总策划张永太在采访中几次哽咽,难以抑制自己感动的内心世界。
《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科技日报》、《当代中国》、新华网、中工网、四川卫视、中国中铁报、康巴卫视等20多家媒体记者在采访雀儿山隧道项目后都感慨万千,认为自己的记者生涯因采访过雀儿山隧道项目部而感到荣幸和无憾。
雀儿山隧道的建设者们,你们是四公司的英雄,是时代的正能量!历史会铭记你们,将你们的业绩写入史册。因为,便捷与期盼,正追随着你们的脚步,一米米在藏区延伸……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通讯员 李根学 魏超)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