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础建设>>公路铁路>>
延长铁路订票预售是新形势下的一场改革战
- 时间:2014-11-19 10:43
- 来源:建设行业信息网
【本网讯】昨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公告,12月1日起,铁路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的预售期将由目前的20天逐步延长至60天。长江商报记者联系了武汉铁路局相关负责人,就该公告相关的疑问做了采访。(11月16日 长江商报)
此公告一经发布,立刻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不管是舆论还是网上的言论,大量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有的说延长车票的预售期,是“给黄牛囤票的机会”,有的说“这根本不科学,谁会提前60天去买票”。甚至有的声音提到铁路方面要用这种方式大赚“退票费”,而且居然还受到不少网友的“点赞”,其声音荒唐至此,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有心反驳,却又担心掉入这种无聊猜测的言谈漩涡。
实际上,延长预售票时间在国际上是一种通用做法,比如,法国国营铁路公司其预售车票时间为三个月,比我国铁路目前发布的60天还要多一个月,比如德国铁路运营公司DB其预售票时间将近一百天,其他的诸如英国铁路公司车票预售期三个月,美国的更长,AMTRAK公司预售车票时间最高可达11个月,将近一年的时间。
既然是通用做法,但为何中国的铁路公司一经决定在原来基础上做预售时间的调整就会引来这么多的口水和是非之争呢?
其实,在笔者看来,原因很简单,在长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铁路在舆论和媒体上充当着一个“小媳妇”“受气包”的角色,明明是为新形势、为了新服务做出的革新也会“获得”大量口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往往把春运拥塞憋出来的怨气统统都撒在铁路身上,这是不理性的。春运是我国的特殊国情。要把三到四亿人口的规模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地球的一段移动到另一端,然后再运回来,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极为棘手的难题,但是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公众情绪也开始泛滥,于是铁路成了年年被讨伐的对象,于是做什么都不合适,不做不错,“一做就错”。
归根结底,铁路方面面对舆论要主动出击,不能被动“挨打”,要形成自己的强有力的发声管道,塑造铁路形象,给公众满意而详实、迅速的答复,塑造自我形象就是最佳广告,所以说,这就是一场舆论战,在这场战役当中,自己的阵地不去占领,那么杂七杂八、不理性的声音就会来占领。
铁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调整了一系列服务,包括延长车票预售期,这并没有错,这是铁路在为自己扩展和延伸服务空间。一些舆论和媒体不问青红皂地进行攻击,说明什么,说明铁路在舆论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须知,塑造自身形象也是重要的软实力之一。 (通信员:王强)
责编:何娟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