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基础建设>>人物>>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服务能力

  城市更新是建设美丽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在“建设美丽城市”要求下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2024年4月30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24年起,中央财政创新方式方法,支持部分城市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重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建立“好社区、好城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5月31日,公布了首批15个示范城市名单。

  为此,本期“城市更新·北京沙龙”特邀业界专家,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如何更好地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建言献策,为美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支持。

  □ 黄天寅

  •黄天寅

  苏州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苏州市杰出人才,“中国建设智库”专家,教育部给排水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水安全和水环境相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水专项子课题子任务4项、省市级科研项目数十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参编出版书籍、教材5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曾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城市更新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在存量时期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该行动能让城市发展建设从“粗放式”进入“精细化”,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让城市成为美好生活的载体,让城市更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

  城市更新涉及范围广、专业多、周期长,从城市建设到居民生活,从功能完善到业态创新,从硬件补齐到文化传承。大到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提高,小至口袋公园的建设、住区健身场地的健全,都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

  2024年5月公布的首批15个国家城市更新示范城市,以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为重点,聚焦提高城市地下管网集约化水平和安全性、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改善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持续推进老旧片区宜居环境建设,进一步降低城市洪涝、燃气、房屋等安全风险隐患,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常态运行、长效监管”,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建立城市更新绩效指标体系,是目前推动“好社区、好城区”建设的重要议题,需要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考核评估办法,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励和引导相关责任主体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城市更新任务,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城市更新示范城市绩效指标体系从地下管网、污水系统、市政基础设施、老旧片区改造、体制机制、社会满意度等方面对城市更新示范进行考核,也充分说明国家现阶段亟须解决城市发展“里子”的问题、更加关切人民“急难愁盼”的事情。这一系列的绩效指标都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和指导方针。

  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更高要求的角度,夯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城市地下生命线,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已成为当前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

  敢于直面问题

  找准症结所在

  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但以工业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为城市安全带来持续压力。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的局部污染依然影响着城市生态安全与人居环境。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等“良心”工程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城市危旧房屋、消防隐患依然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特大城市不同程度的“城市病”问题,距离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仍有差距。

  部分城市存在如下问题:管龄20年以上燃气管道占比较大,燃气基础设施存量大,地下管线数据未全面标准化,生命线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尚未实现城区全覆盖,地下管网更新改造任务重。还有部分城市早年建设的市政雨水管渠、雨水泵站重现期不达标,存在地势低洼、排水设施排水能力不足等风险隐患,污水干管缺陷较多,存在接口错位、管道沉降、漏损严重,部分设施老化、功能退化等问题,治水能力仍需提升。不少城市老旧住区改造、架空线入地等任务还很艰巨,尤其在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及口袋公园更新等“小切口”重点民生工程方面还有待推进。一些政府在城市更新方面的部分工作方法还停留在“碎片化解决城市问题”上,未能做到系统化思考谋划、集成化解决问题和精细化实施管理。

  筑牢安全底线

  聚焦民生改善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也是新时期释放发展新动能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新跨越,正进入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阶段。通过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高各类基础设施运行服务保障水平,完善“一老一小”等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补充口袋公园和健身设施,可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与幸福感。

  要让城市更新行动最大化发挥作用,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是筑牢安全底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将安全管理贯穿城市更新改造全过程。要重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安全运行,针对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建筑和市政设施等各类风险隐患,坚持底线思维,加快排查、消除,建设安全韧性城市。

  二是聚焦民生改善。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原则。居民既是城市更新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更新的参与者。围绕群众反映突出的城市问题,要进行针对性解决,把补短板、惠民生作为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构筑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三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守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底线,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要注重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和城市空间特色塑造,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特色文化,保护传统基因,让古城焕发更大生机与活力。

  四是坚持节约集约。立足资源现状,规范引导存量空间盘活利用,有效提升土地承载能力和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腾笼换鸟拓展新空间。鼓励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统筹和一体化开发,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

  五是鼓励多元参与。发挥政府在城市更新中的统筹推动作用,让市场成为资源要素配置的主导因素。要通过差别化的政策引导和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及公众参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更新的积极性,引导共有资源更有效合理的使用。

  坚持系统施策

  实现动态更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更新,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城市更新行动,要坚持体检先行、系统推进、片区统筹、综合见效的总体思路,推进城市更新“点、线、面”结合,多维度、全方位、有亮点地扎实推进。

  一是体检先行。将城市体检作为城市更新的前提,划细城市体检单元,查找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查找城市、片区、小区短板弱项。把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短板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工作。

  二是系统推进。避免仅采取就事论事的解决问题方法和碎片化的思维惯性,要系统化推进水、电、气、通信等各种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适应城市更新的规划、政策与制度体系,助力城市更新工作可持续推进。

  三是片区统筹。以老旧片区为空间重点,统筹城市燃气、热力、给排水、电力等城市地下管网的更新改造。同时,还要做好污水处理管网改造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既有建筑改造等,在片区层面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模式。

  四是综合见效。精心打造若干综合性的更新示范片区,通过系统整合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带动片区、城区的活力提升,从工作机制、推进方法、技术路径、更新成效、工作模式等方面形成成功经验,复制推广。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