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础建设>>煤炭动力>>
煤炭工业协会:5年内煤炭业走不出过剩阴霾
- 时间:2013-08-23 09:55
- 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
简介:煤炭行业处境艰难,煤矿亏损面持续扩大。山西、内蒙等产煤大省(区)先后出台地方政策扶持煤炭企业,黑龙江、河北等地则加快结构调整,上大压小。
煤炭行业处境艰难,煤矿亏损面持续扩大。山西、内蒙等产煤大省(区)先后出台地方政策扶持煤炭企业,黑龙江、河北等地则加快结构调整,上大压小。
煤炭行业周期性产能过剩严重,行业、企业该如何应对?记者日前专访了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田会。
田会长期在煤炭行业工作,先后在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担任领导职务,几十年一直与煤炭打交道。
他认为,煤炭行业黄金十年已经终结,煤炭行业短期内不会走出产能过剩的阴霾。在相当长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
煤炭首次融入国际市场
记者:去年进口煤炭达到3亿吨,今年以来进口煤炭仍不断增加,你认为这将如何影响国内煤炭行业?
田会:我认为国内煤炭行业目前面临两个最紧要的问题:一是国内产能周期性过剩的压力;二是首次融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
过去,煤炭的产业政策是立足国内、保障供给,煤炭行业并没有参与世界市场竞争。
前几年,中国能源需求量突飞猛进,各国都知道中国缺煤,印尼、美国、澳大利亚的煤炭大量进入我国,但国外的产能在我们的规划之外。
目前,多种因素推动统一的国际煤炭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决策要在国际背景下思考问题。进口煤对沿海冲击最大,原来国家规划都是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现在国外的煤炭横跨太平洋而来,将阻击中西部的煤炭供给,这势必改变国内煤炭供给格局。
记者:你对国内煤炭行业的前景有什么看法?
田会:我判断未来五年,煤炭行业走不出产能周期过剩的阴霾。
长远看,煤炭行业前景决定于四个因素:经济增速对煤炭行业影响最大;其次是经济结构,第二产业是用能、用煤大户,经济结构调整效果影响煤炭未来;第三是能源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和清洁生产,但不足只能由煤炭填补;第四是能源安全。在相当长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这一点不会改变。
政府要做好“三件事”
记者:行业不景气是产业整合的良好时机,你认为煤炭行业的重组整合会向前推进吗?
田会:我认为煤炭行业势必重组,煤炭应该形成寡头竞争,最好形成8~10家大型企业。要遵循扶优扶强的原则,这样可以在能源领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保证生产安全。剩下的大型企业,不一定是国企。
记者:煤炭是很多地方的支柱产业,煤炭整合是否会遭到地方政府抵制?
田会:不会,因为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地方政府推动整合的积极性很高。
产能过剩环境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抓三件事:一是提高产品标准,淘汰落后产品,应禁止劣质煤(包括褐煤、高硫煤)进口和出省;二是关闭小煤矿;三是规范国有企业行为。
记者:最近各地出台的扶持煤炭行业的政策,你怎么看?
田会:最近地方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分两类:一类是清理不合理税费;另一类是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前一类应当大力提倡,后一类有违市场规则,当然在目前环境下,地方政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首先,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必须这样做。
其次,在经济形势转差时,国有企业会遇到更大麻烦。这是由于国企目标非唯一性决定的,国企除了经济指标还承担了过多社会责任。地方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必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国企不出乱子。
直至今天,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不是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它们社企不分、主辅不分,业绩考核非目标唯一性决定了国有企业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另外,国企的国有产权不能自由流动也给重组带来障碍。国企的机制不灵活造成经营不灵活,行业不景气也只能顶着。
因此地方出台的扶持政策除清税费外,更应尽快实现煤炭企业的社企分离、主辅分离,使其成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
煤炭企业要适度延长产业链
记者:煤炭行业不景气背景下,煤电联营一再被提起,你认为煤炭企业应该如何防范行业性的系统风险?
田会:煤炭企业防范行业性系统风险是企业发展战略问题,不是行业问题。我非常支持煤电联营。未来煤电企业既不应是单一的煤炭生产企业,也不应是单一的电力生产企业,这是对冲分散风险在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上的应用;也是我国没有长协煤炭市场,或者虽有长协煤炭市场,但企业履约率能力不强时,煤、电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必然选择。
传统煤电企业,煤炭企业就像是农民,只种地卖粮食,竞争激烈;发电企业就像是面包房,需要粮食做面包。农民如果能做面包、面包房手里有粮食,两者的风险都降低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强。
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也如此,适当延长产业链可以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煤炭企业如果能做到60%的产量自己消化,发电企业60%的煤炭自己生产,企业抵抗行业周期风险的能力就会增强。
煤电联营能解决煤电矛盾问题。煤炭、电力、电网,谁最后一个进入市场,矛盾就集中在那里。目前电价没放开,发电企业的矛盾就会集中,如果电价放开,矛盾就会集中到电网企业。
说到底是市场和计划的矛盾。我主张市场化,然后政府补贴电网或直接补贴居民用电,煤炭、电力企业的事情交给企业,如果真如此,煤炭、电力企业再出现问题就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了。
记者:煤炭企业都在说企业效益不好是因为行业不景气,你认为企业可以对抗行业风险吗?
田会:我认为企业可以对抗行业风险。企业对抗行业风险有两种方法:一是决策者先知先觉,提前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二是风险来了,强化企业管理、降本增效。
行业不景气不是一天形成的。前些年,大量资本涌入煤炭行业,行业人士应该能预期产能释放对价格的冲击,行业利润率势必向平均利润率回归。如果外行都知道某个行业能赚钱,这个行业就要开始过剩了。煤炭行业过去这些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就我国煤炭行业而言,2001年投资仅95亿,2007年1800亿,2008年2400亿,2012年5200亿,达到历史最高点。2008年煤炭行业就出现了投资过热的端倪,煤炭企业的决策者都可以看到,应该及早准备对策,尽早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神华集团、淮南矿业就是成功的案例。
我预计煤炭行业投资下降的趋势会持续,行业投资维持在2008年水平为宜,同时考虑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形成,行业投资还会继续下降,甚至低于2008年的水平。
煤炭行业处境艰难,煤矿亏损面持续扩大。山西、内蒙等产煤大省(区)先后出台地方政策扶持煤炭企业,黑龙江、河北等地则加快结构调整,上大压小。
煤炭行业周期性产能过剩严重,行业、企业该如何应对?记者日前专访了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田会。
田会长期在煤炭行业工作,先后在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担任领导职务,几十年一直与煤炭打交道。
他认为,煤炭行业黄金十年已经终结,煤炭行业短期内不会走出产能过剩的阴霾。在相当长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
煤炭首次融入国际市场
记者:去年进口煤炭达到3亿吨,今年以来进口煤炭仍不断增加,你认为这将如何影响国内煤炭行业?
田会:我认为国内煤炭行业目前面临两个最紧要的问题:一是国内产能周期性过剩的压力;二是首次融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
过去,煤炭的产业政策是立足国内、保障供给,煤炭行业并没有参与世界市场竞争。
前几年,中国能源需求量突飞猛进,各国都知道中国缺煤,印尼、美国、澳大利亚的煤炭大量进入我国,但国外的产能在我们的规划之外。
目前,多种因素推动统一的国际煤炭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决策要在国际背景下思考问题。进口煤对沿海冲击最大,原来国家规划都是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现在国外的煤炭横跨太平洋而来,将阻击中西部的煤炭供给,这势必改变国内煤炭供给格局。
记者:你对国内煤炭行业的前景有什么看法?
田会:我判断未来五年,煤炭行业走不出产能周期过剩的阴霾。
长远看,煤炭行业前景决定于四个因素:经济增速对煤炭行业影响最大;其次是经济结构,第二产业是用能、用煤大户,经济结构调整效果影响煤炭未来;第三是能源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和清洁生产,但不足只能由煤炭填补;第四是能源安全。在相当长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这一点不会改变。
政府要做好“三件事”
记者:行业不景气是产业整合的良好时机,你认为煤炭行业的重组整合会向前推进吗?
田会:我认为煤炭行业势必重组,煤炭应该形成寡头竞争,最好形成8~10家大型企业。要遵循扶优扶强的原则,这样可以在能源领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保证生产安全。剩下的大型企业,不一定是国企。
记者:煤炭是很多地方的支柱产业,煤炭整合是否会遭到地方政府抵制?
田会:不会,因为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地方政府推动整合的积极性很高。
产能过剩环境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抓三件事:一是提高产品标准,淘汰落后产品,应禁止劣质煤(包括褐煤、高硫煤)进口和出省;二是关闭小煤矿;三是规范国有企业行为。
记者:最近各地出台的扶持煤炭行业的政策,你怎么看?
田会:最近地方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分两类:一类是清理不合理税费;另一类是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前一类应当大力提倡,后一类有违市场规则,当然在目前环境下,地方政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首先,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必须这样做。
其次,在经济形势转差时,国有企业会遇到更大麻烦。这是由于国企目标非唯一性决定的,国企除了经济指标还承担了过多社会责任。地方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必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国企不出乱子。
直至今天,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不是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它们社企不分、主辅不分,业绩考核非目标唯一性决定了国有企业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另外,国企的国有产权不能自由流动也给重组带来障碍。国企的机制不灵活造成经营不灵活,行业不景气也只能顶着。
因此地方出台的扶持政策除清税费外,更应尽快实现煤炭企业的社企分离、主辅分离,使其成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
煤炭企业要适度延长产业链
记者:煤炭行业不景气背景下,煤电联营一再被提起,你认为煤炭企业应该如何防范行业性的系统风险?
田会:煤炭企业防范行业性系统风险是企业发展战略问题,不是行业问题。我非常支持煤电联营。未来煤电企业既不应是单一的煤炭生产企业,也不应是单一的电力生产企业,这是对冲分散风险在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上的应用;也是我国没有长协煤炭市场,或者虽有长协煤炭市场,但企业履约率能力不强时,煤、电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必然选择。
传统煤电企业,煤炭企业就像是农民,只种地卖粮食,竞争激烈;发电企业就像是面包房,需要粮食做面包。农民如果能做面包、面包房手里有粮食,两者的风险都降低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强。
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也如此,适当延长产业链可以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煤炭企业如果能做到60%的产量自己消化,发电企业60%的煤炭自己生产,企业抵抗行业周期风险的能力就会增强。
煤电联营能解决煤电矛盾问题。煤炭、电力、电网,谁最后一个进入市场,矛盾就集中在那里。目前电价没放开,发电企业的矛盾就会集中,如果电价放开,矛盾就会集中到电网企业。
说到底是市场和计划的矛盾。我主张市场化,然后政府补贴电网或直接补贴居民用电,煤炭、电力企业的事情交给企业,如果真如此,煤炭、电力企业再出现问题就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了。
记者:煤炭企业都在说企业效益不好是因为行业不景气,你认为企业可以对抗行业风险吗?
田会:我认为企业可以对抗行业风险。企业对抗行业风险有两种方法:一是决策者先知先觉,提前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二是风险来了,强化企业管理、降本增效。
行业不景气不是一天形成的。前些年,大量资本涌入煤炭行业,行业人士应该能预期产能释放对价格的冲击,行业利润率势必向平均利润率回归。如果外行都知道某个行业能赚钱,这个行业就要开始过剩了。煤炭行业过去这些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就我国煤炭行业而言,2001年投资仅95亿,2007年1800亿,2008年2400亿,2012年5200亿,达到历史最高点。2008年煤炭行业就出现了投资过热的端倪,煤炭企业的决策者都可以看到,应该及早准备对策,尽早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神华集团、淮南矿业就是成功的案例。
我预计煤炭行业投资下降的趋势会持续,行业投资维持在2008年水平为宜,同时考虑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形成,行业投资还会继续下降,甚至低于2008年的水平。
上一篇:中国煤炭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下一篇:甘其毛都口岸煤炭进口量或突破600万吨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