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基础建设>>煤炭动力>>

中国煤炭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石。2010年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为77.2%和70.3%。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但不均衡。成煤时代长,成煤期多,开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中国煤炭资源赋存面积近60万km2,垂深200m以浅煤炭资源总量为5.5679万亿t,绝大多数探明资源储量集中于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4万亿t,占国内化石能源储量的94%。
  中国开采和使用煤炭的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煤炭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煤炭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落后的手工开采方式,到建设机械化、现代化的煤炭,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煤炭产量由1949年的3243万t,发展到2010年的32.4亿t,61年间总计生产煤炭519.二、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二、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2005-2010)期间是中国煤炭工业史上发展最快的5年。这5年,国家煤炭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市场化进程加快,行业发展环境改善,企业效益稳步提高;煤炭投资规模扩大,煤炭产能快速增长;科技进步速度加快,一大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取得成效;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企业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矿区环境面貌改善,职工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和谐矿区建设日新月异;总之,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
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
  中国煤炭产量由2005年的23.49亿t,增加到2010年的32.4亿t,增加了8.91亿t,年均增长1.78亿t。5年累计煤炭产量160.45亿t。中国煤炭年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46.9%,原煤年产量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5%,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0年中国煤炭供需总体平衡,煤炭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未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国际国内煤炭市场关联度增强,国内煤炭月均价格与欧洲、南非、澳大利亚重点港口煤炭现货月平均价格呈现基本一致的波动态势,基本与国际接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煤炭价格基本上反映了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
  2010年中国重点产煤省区的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贵州、山东、安徽、河北、新疆、黑龙江等,年煤炭生产量接近和达到1亿t以上,合计产量24.5亿t,占全国总产量的75.6%。
  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成就。2010年新开工建设大中型现代化矿井规模2830万t/年,15个大型煤矿项目竣工投产,增加煤炭产能5880万t/年,13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28亿t,最突出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4.33亿t,居全国首位。2011年该市产煤将达到5亿t。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榆林市和宁夏自治区宁东开发区组成的能源“金三角”地区成为全国煤炭发展最快的地区。
  铁路煤炭运力大幅度提高,2010年运送煤炭20亿t,比2005年提高87%。大秦铁路总长1089km,2010年煤炭运输量突破4亿t,世界上首次实现了2万t重载组合列车运行。神黄铁路总长815km,2010年煤炭运输总量达到1.6亿t。
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步
“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其中,2010年煤炭产业集中度比上年度提高了三个百分点。
  基本建立了以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型现代化矿业为主体,以中小骨干矿为补充的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了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上下游产业融合的发展机制。
  累计关闭小煤矿9234处,淘汰落后产能近5亿他t。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神华集团、中煤能源、山西焦煤、山西同煤和陕西煤化5家亿吨级、十家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44%。全国3000万吨及以上煤炭企业集团计20家,原煤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近50%。
煤炭科技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技创新机制,一大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取得重大进展,行业科技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大型矿井建设钻井发、冻结法和注浆法凿井技术与配套装备取得突破;大型矿井综合机械化、自动化采煤成套技术与装备的研制开发取得新发展,年产600万t综采成套技术与设备取得成功,年产1000万t工作面成套装备井下工业化实验顺利;煤矿瓦斯、水灾、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装备研发取得新进展;具有知识产权的重介、跳汰等选煤设备已基本满足年生产能力400万t大型选煤厂的需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直接液化和煤制烯烃技术取得突破,煤矿矸石充填开采、井下地热和矿井水循环利用等矿区环境治理技术取得进展。煤矿装备质量和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对煤炭工业的贡献率达到39.9%
  目前,中国共建成359处安全高效煤矿,合计煤炭产量10.17亿t,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井工矿平均生产规模259.4万t,综合单产14.8万t(个·月),原煤功效15.0t/工。
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
  “十一五”煤炭采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490亿元人民币,是“十五”煤炭采选业投资总额的5倍多,是新中国成立55年煤炭投资综合的2.8倍。全国有16个行业投资开办煤矿。十一五”期间,全国已取得采矿权的煤矿14423处,总产能超过36亿t。
煤炭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实验突破
  煤炭行业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积极推进煤炭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大同塔山煤矿等11个矿区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矿区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矿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2010年全国原煤入选率达到50%左右,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国煤矸石电厂装机容量增加2600万千瓦,煤层气(瓦斯)抽采产业化发展,抽采量达到88亿m3,利用矿井水38亿m3。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150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投资41亿元人民币,带动企业投入535亿元人民币,均用于煤矿安全改造。全国煤矿事故起数由2005年的3306起下降到2010年的1403起,下降了57.6%,死亡人数由2005年的5938人下降到2010年的2433人,下降了59%;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881下降到0.749,下降73%。
和谐矿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安排就业510多万人,为2000多万职工家属提供了生活保障。大型煤炭企业积极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加大矿区环境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投入,一大批煤矿工人喜迁新居,矿区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职工年均工资由2005年的1.94万元人民币提高到2010年的4.2万元人民币。
煤炭工业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作用,对外开放领域拓宽,开放水平提高,一大批煤炭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煤炭企业在国外投资办矿和煤矿设备出口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008年中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09年净进口煤炭1亿t。2010年中国进口煤炭1.65亿t,出口煤炭1903万t,净进口1.46亿t,其中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越南、蒙古和俄罗斯分别进口5503万t、3696万t、1805万t、1660万t和1159万t。
2011年一季度,中国煤炭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平稳。全国原煤产量完成7.92亿t,同比增长8.3%;煤炭销量7.6亿t,同比增长6.8%;煤炭价格波动不大,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责任编辑:张张)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