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础建设>>公路铁路>>
火车“鼻祖”牵手中国高铁“新秀”互利共赢
- 时间:2014-06-24 15:31
- 来源:建设行业信息网
据“财新网”报道,随着国内高铁总里程(不含在建)突破一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位,被誉为“中国高铁推销员”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其国外推销的脚步也迈得更远。
6月17日,李克强访英之际,中英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称双方同意在彼此市场促进关于轨道交通(包括高铁)设计咨询、工程建设、装备供应和设施维护等领域的实质性合作,并对中英在铁路领域签署的一份谅解备忘录表示欢迎。据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介绍,此次中英签署了三十多项合作协议,金额高达300多亿美元,创下中英高访时签约金额之最。签约主体既有两国政府部门,又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内容既覆盖贸易、投资、油气、科研和教育等传统领域,又包括核能、高铁、金融等重点突破方向。这不仅体现了中英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特点,而且反映了两国经济合作向更有质量、更加深入的投资关系迈进的方向。
众所周知,英国人可谓是火车的“鼻祖”。出生在英格兰纽卡斯尔的乔治.斯蒂芬森1814年发明了蒸汽机车,随后1830年9月15日,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曼彻斯特到利物浦建成通车。从此,铁路推动了大英帝国的工业化革命,也推动了英国人以及世界人们的生活与休闲方式。
而中国作为高铁领域的“后起之秀”,通过短短十多年的迅猛发展,业已成为当今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拥有系统技术最全的国家。笔者认为,中国铁路依靠高质量、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迈着自信坚实的步伐进入 “火车故乡”参与铁路建设,既可以利用中国高铁技术帮助英国发展现代化的交通水平,又为中国铁路国际化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这不但是外交上的合作双赢,也是经济上的互利互惠,其中蕴含的战略意义十分深远。
首先,高速铁路是高新科技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的“高端”产品, 中国通过在高速铁路领域不懈探索和集成创新,已较好地掌握了现代高速铁路的系统技术,拥有着显著的“后发优势”。加强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输出,对于改变中国传统的以低端为主的国际竞争模式,重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意义深远。
其次,在“走出去”方面,中国高速铁路也具备良好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在国际市场上,以中国北车为代表的铁路企业,以创新为驱动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实现出口市场由亚非拉向欧美澳的跃升。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乘坐着中国制造的动车驰骋在中国建设的线路寻求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国铁路将会造福更多国家的人民。我们有理由坚信: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将越来越坚实有力,中国高铁将为世界繁荣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通讯员:贺东)
(责任编辑:轩)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