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础建设>>公路铁路>>
地铁,城市最有价值的隐藏
- 时间:2013-11-04 09:06
- 来源:人民日报
简介: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是位公共交通粉丝,不久前他在体验北京地铁时给出了人多、便宜、有序的评价。这并非溢美之辞,比起世界上年头最长、票价最贵的伦敦地铁,北京地铁确实当得起这些中肯的评语。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地铁就像纸币的银线,隐藏于城市地下,表面上看不到,但那正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是位公共交通粉丝,不久前他在体验北京地铁时给出了人多、便宜、有序的评价。这并非溢美之辞,比起世界上年头最长、票价最贵的伦敦地铁,北京地铁确实当得起这些中肯的评语。
坐完伦敦地铁任何一条线路起码要花去4.5英镑(约合人民币45元),同样的运行里程,票价几乎是纽约和巴黎票价的两倍,而且仍以每年6%以上平均速度上浮。即便如此贵,《经济学人》杂志算了算,2012年地铁售票收入2亿英镑,再加上出售广告位,还只勉强够支付2.2亿英镑的运营花销。线路维护、车厢更换、技术升级,走过150年历史的伦敦地铁难敌岁月摧残,毛病不断。出门前先上网查查线路是否正常,是市民必做的功课。
美国《环球邮报》常驻伦敦记者迈克尔·戈德法布曾撰文称,上世纪90年代他在伦敦乘坐地铁的经历绝对会让他折寿5年,“下班高峰期地铁永远都挤不上去,50年未曾更换的车厢几乎能闻到霉味”。现在很多地铁线路更换了更新更宽敞的空调车厢,不过高峰期依然拥挤不堪。信号故障、关闭维护、狭窄闷热……抱怨地铁已成为伦敦人生活的一部分,虽然人们每天仍然与它亲密接触。
相比起来,东京地铁几乎是全世界最准时、便捷的。即使迟到1分钟,地铁公司也会向乘客道歉;乘客因为地铁晚点上班迟到,可以请地铁公司出具延误证明,老板不能因此扣其薪水;地铁站直接建在摩天大楼下面,在地下与其他交通对接非常便利,很多人上班永远都不需要雨伞。不过,东京地铁的日平均客流量为1100万人次,拥挤程度远超伦敦。每天早晨,都有一些人守候在车厢门前,专门推乘客进门。德国摄影师迈克尔·沃尔夫就觉得乘坐东京地铁犹如一场噩梦,他由此创作了一组摄影作品,名为“压缩东京”,因为拥挤而压贴在地铁玻璃上的各色乘客扭曲而无奈的脸令人印象深刻。
侦探小说《八百万种死法》中有句名言——“如果有其他选择的话,谁都不会乘地铁的。”这说的是纽约地铁。24小时昼夜不停,极大地方便了乘客,但也随之产生了令人头痛的卫生问题。铁轨两侧垃圾成堆,老鼠成为这里的长住民。乘客对《纽约时报》吐槽:经过曼哈顿的最脏线路C线,车站和车厢内到处都是食物包装和没吃完的三明治,座椅上都是污迹,地板几乎被溅出的饮料覆盖了一层。此外《华尔街日报》称,目前在纽约地铁站点过夜的无家可归者接近2000人。YouTube上流行的一段视频记录,在炎炎夏日,流浪者甚至在地铁站台练起“高温瑜伽”。
每个人提起身边的地铁总有怨言,北京人也是又爱又恨。但是,地铁已成重要的心血管,它拯救了地盘无限扩张和人口急剧膨胀的城市,并最终孕育了一种真实的文化。伦敦地铁的绅士们总能触景生情地回忆过去;东京地铁的上班族在拥挤而安静的车厢内小心打开报纸;无名艺人因纽约地铁的宽容,在多年之后重新走上舞台……
北京地铁也许没有伦敦的历史感、不如东京严谨、没有纽约放纵,但年轻就是它的特色,许多外国人都在这里看到了另一个年轻的北京。也许正如伦敦交通博物馆馆长萨姆在《地下铁》一书中所言,地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就像纸币的银线,它隐藏于城市地下,从表面看不到,但那正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责任编辑:丽丽)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