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基础建设>>机场建设>>

铁路带动郑州全面崛起

    简介: 1906年初,贯穿郑州的京汉铁路通车,火车的汽笛声打破了这座沉默了上千年的县城,郑州自此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1906年初,贯穿郑州的京汉铁路通车,火车的汽笛声打破了这座沉默了上千年的县城,郑州自此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河南省省直机关开封旧址记者 李康 摄影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记忆,作为河南省的省会,郑州也有自己的记忆。

  3600多年古都遗韵、100多年铁路发展史、30多年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城市发展史,郑州,是一座厚重而又年轻的城市。

  6月的一天,我来到郑州市档案馆,参观了尚未布置好的“郑州记忆”展览,很是感慨。作为一个郑州市民,这座城市远比我想象的更加厚重,也更加充满活力。

  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介绍,“郑州记忆”展览的筹办工作于2009年启动,此后他们前往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铁道部档案馆等省内外档案馆及波兰驻华使馆、中央电视台,走访郑州籍各界名人、在郑工作过的老领导及家属,深入郑州市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古玩旧货市场等,对保存在各单位及散存在社会上的珍贵档案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征集,征集到大量反映郑州市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照片、文书、音频、视频、实物等珍贵的档案资料,如,清朝、民国时期地契,百年前郑州地区老照片,1927年豫丰纱厂(国棉二厂前身)大罢工纪念碑,著名剧作家杨兰春《朝阳沟》手稿,等等。

  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组66张的老照片,这些摄影作品出自一位名叫约瑟夫·斯卡尔贝克的波兰人之手。1906年,时年27岁的斯卡尔贝克以比利时公司铁路隧道工程师的身份参加了中国汴洛铁路修建工程。在三年的时间里,他手中的相机不仅记录了他所参与修建的汴洛线铁路,而且拍下了许多与欧洲迥异、充满异国情调的中国民俗照片。透过这些珍贵的照片,我们可以感触到一个世纪以前河南的风土人情。

  档案,是一个城市的往昔记忆,“厚重河南”一直致力于为读者展现中原大地的历史记忆和沧桑岁月,正因为有了这种合拍,本报与郑州市档案馆联合,推出了“郑州记忆”系列,以馆藏档案为支撑,再现和连接零碎的历史瞬间,对郑州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成就,进行生动、真实的描摹,为读者展现一个充满了历史厚重感和时代活力感的郑州。

  希望这些文字和图片能够让读者找回一些自己对这座生活着的城市的往昔记忆。

  以上种种,可作为开篇的话。

  豫之东,

  有座古城叫开封

  从春秋时期郑庄公修筑启封城开始,开封一直以名都大邑的姿态展现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即使在近现代,它虽然失去了国都的地位,仍是中原大地上的第一城……

  开封是座古城。

  据说春秋时,郑庄公在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到了西汉,因为要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当时的大梁城,水利既兴、农业发展、商业频繁、繁荣一时,和秦国的咸阳、楚国的郢都并列为当时国内最发达的名都大邑。

  到了秦代,郡县制实行,开封被降为浚仪县,属三川郡。北周时期,失落了数百年的开封又慢慢恢复了元气,成为北周对南方各国作战的水运线上的八个重要仓库之一。到了唐代,开封城规模宏大,坚固宽广,已经具有大城市风貌。

  北宋时期就不用多说了,天子之城、首善之区,总之,这段历史,让开封人自豪到现在,而且还在自豪着。

  到了明代,不少人向朱元璋提议定都开封,但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虽然和国都擦身而过,但开封作为中原第一城市,也是国内仅次于北京和南京的大都市。

  到了清代,河南省治、开封府治均设置在开封。由于开封在明末遭遇严重破坏,虽然此时开封的经济黯然失色,手工业、商业、服务业都呈衰落的态势,但开封毕竟是省会,仍具备商品集散地的重要作用。清朝末年,开封是河南境内重要的革命中心。

  民国成立后,开封基本上是以河南省会的地位出现,到了1938年,日军占领开封,省会西迁,次年日伪在开封成立河南省政府。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恢复开封原来建置。

  虽然不再是国都,但从明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封一直是中原大地上的第一城。但在1954年,开封失去了省会的头衔。

  河之南,有座枢纽叫郑州

  郑州的辉煌当从商代说起,当时的郑州,是商代的都城,但商商周之后,郑州不仅告别了国都的荣誉,而且也和省会无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郑州是座古老的崭新城市。

  郑州说起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曾经是商代的都城,也是国都,至今还保留着商代都城遗址。

  但商代都城毕竟是太遥远的事,夏商周三代之后,郑州不仅告别了国都的荣誉,而且也和省会无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商代之后,郑州一带的政治中心一直游离于现在的郊县附近,比如荥阳、中牟、新郑,历史上曾经的辉煌,都曾盖过如今的郑州城。

  隋朝开皇年间,隋王朝将北周时的荥州改名为郑州。从此,郑州一名开始用于今郑州地区。

  自1906年初,贯穿郑州的京汉铁路通车,火车的汽笛声,打破了这座沉默了上千年的县城。不久,由于京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会,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从此,郑州作为交通枢纽,商业日渐繁荣。当时有评论说:“汴省自铁轨交达,风气大开,商务、实业、进步甚速。”

  作家赵富海在《商都遗梦——老郑州》一书中写道:“可以这么说,是钢铁大道联结起了现代郑州与古商城,使之在几十年之后重新有了在中国独一无二的商城之誉,使它能够再圆商都之梦。铁路与火车拉出了一个新的工业之城。”

  京汉铁路通车后,迅速带动了沿线的经济。据档案记载:京汉铁路地处中原,为南北交通要道,沿线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特别是山西、直隶(今河北)大量的煤炭和河南的大宗农产品都要经由该路运输,路成通车以来,客货运业务十分发达,营业盈余,逐年增加。

  1912年,日本经济学者林重次郎在其著作《河南省郑州商情》中称郑州为中国的芝加哥。1923年3月,北洋政府正式下文将郑县开辟为商埠,在郑县设立商埠督办公署。1927年,上海《旅行杂志》把郑州(县)称为华北大都会。

  清末之后,郑州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加之愈发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已经让一些政治人物认识到郑州的重要性,虽然民国时期河南省会的桂冠依然戴在开封的头上,但郑州在政治版图上的崛起已是大势所趋。

  民国时期对此有深刻认识的政治人物大概是冯玉祥,1928年7月,冯玉祥总揽豫陕甘三省党政事务,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虽然冯玉祥的治所在开封,但他的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设在郑州,冯玉祥主政河南的三年时间里,他在郑州的时间,不比开封少多少。

  1928年3月,在冯玉祥的提议下,郑州由县设市,政治地位算是有了一个提升。冯玉祥主持编制了《郑埠设计图》,对未来的郑州市区格局进行了规划,虽然这个规划并没有完全实现,但足以看出郑州在冯玉祥心中的地位。此外,冯玉祥还下令在郑州搞了碧沙岗烈士陵园、平民医院、平民新村、平民学校等多项行政建设,这些基础设施,为以后郑州升格为河南省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黯然下野,国民政府将郑州撤市复改为县。

  1948年10月22日,郑县解放,回到人民怀抱的这座城市又重新被设置为郑州市。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此后,郑州取代开封,成为河南的政治中心。

 

(责任编辑:安娟)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