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基础建设>>公路铁路>>

重庆实施撤并村公路通达工程(2)



  他说,从“摸家底”的情况看,目前,全市11936个撤并村,未通公路的2606个村,需要新建通达公路里程约1万多公里,涉及34个区县,多集中在两翼偏远山区。其中渝西地区约2000公里,两翼地区约8000公里。

  不仅如此,这些山村自然条件恶劣、地理条件复杂,工程量大,需要长距离运输材料,建设成本居高不下:平均每公里公路造价达到40万元,共需投入40亿元资金。

  “解决40亿元的修路资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滕宏伟表示。

  为解决修路资金,我市决定采取市区县两级差异化补助方式。具体补贴标准为,两翼地区每公里补助资金80%,即32万元/公里;渝西地区每公里补助资金50%,即20万元/公里,主城区不予补贴。

  这样,全市撤并村通达工程资金基本落实,补助资金约30亿元,剩下的10亿元需地方自筹。

  工程如何推进?

  ——2013年实施1000公里,解决300个撤并村通达;以后每年实施通达工程2000公里以上,确保到2017年全面完成任务

  如何确保2606个撤并村通公路?

  滕宏伟称,目前市交委已经将任务进行了分解,并列出了建设的“时间进度表”:

  2013年,计划实施1000公里,解决300个撤并村通达;以后每年实施通达工程2000公里以上,确保到2017年全面完成任务。届时我市将新解决153万人的出行问题。

  “路通了,将直接带动当地村民增收。”滕宏伟表示,调查显示,有91.5%的村民认为,路通了,收入肯定会明显增加。届时,他们可以在道路两旁布局蔬菜基地、产业基地等,搞规模种植或养殖,并选择农作物机械化作业。

  滕宏伟称,为确保这些路真正成为老百姓希望的“致富路”、“放心路”,市交委将出台《撤并村通达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以确保建路质量和程序规范,真正做到按规矩办事,有章可循;同时,他们还将建立项目数据库,做实项目,落实好一事一议在土地调整、资金筹集、路线走向等方面的应用,做到让百姓满意。

  此外,市交委还将强化建设过程管理,搞好社会监督,推行项目现场公示牌制度,主动邀请当地百姓参与项目建设监督。

  “要修百姓满意的路,就要正确处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在农村公路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得出现以速度牺牲质量的倾向。如果建成的农村公路成了劣质工程,民心工程就会办成坏事,这是决不允许的!”滕宏伟表示。


 

(责任编辑:安娟)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